首页 > 育儿问答

你是不是经常的催催催孩子?

育儿问答 日期:2022-11-13 

  孩子的催促和磨蹭几乎可以说是最让家长头疼的事情了,但是又无能为力。除了一再催促,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。

  但是,你真的了解催促对孩子的影响吗?

  第一,慢是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。

  生活中,父母常常觉得孩子慢热慢热,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。但很多时候,这种愤怒和急躁来自于用成人的思维看孩子的问题,甚至用成人的节奏问孩子。

  但这不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。

  1-6岁,孩子处于探索认知的关键期。他们对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心,总想看一看,摸摸,尝一尝,用自己的方式玩一玩。

  这个看、摸、品的过程,既是孩子思考和认识事物的过程,也是训练孩子专注力、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过程。这个过程需要时间。

  而且孩子小的时候,能力还没有完全发育。很多在大人眼里很简单的事情,孩子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,所以要花更长的时间。

  比如2岁的孩子,吃饭很慢,在嘴里嚼很久。可能是他在仔细品尝食物在嘴里的变化和味道,在这个过程中他觉得好玩;

  比如一个3岁的孩子起床穿衣服,可能是他穿衣的方法和步骤不够熟练,需要更多的练习来提高速度...

  在这些过程中,如果家长总是催促孩子,会打断孩子的认知和探索过程,也容易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和兴趣。

  诚然,当今社会节奏快,父母也有很多事情要忙,要操心。真的很难有那么多时间去等待自己的孩子,但我还是希望家长们能多尊重和理解这些成长规律,多一些耐心,允许孩子慢下来。

  不督促孩子,孩子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,找到自己内心的成长节奏,为以后的自学和练习打下基础。

  第二,父母越催,孩子可能越慢。

  我记得一位家长告诉我她后悔催促她的孩子-

  她的儿子从小就是一个慢性儿童。吃饭做作业的时候,他不是走神就是玩这个摸那个,无法集中精力做一件事。

  看着孩子这样,她又急又气。她经常对孩子发脾气,催他们快点。

  然而,直到孩子上了初中,情况不但没有好转,反而越来越差。现在,整个孩子似乎缺乏活力,反应迟钝。如果你跟他聊了很久,等不到回答,做作业,什么时候睡觉,不催孩子就不会动...

  你越慢催孩子,孩子越懒,这是普遍现象。

  因为父母常年唠叨催促,孩子会逐渐习惯这种模式,甚至开始依赖父母的“催促”指令——等到被催促。与此同时,他们变得不那么体贴,不那么负责,自我管理能力低下。

  还有的孩子,随着年龄的增长,会在父母不耐烦的催促下产生逆反心理:你越催,我越不动。长此以往,他们会养成坏习惯。

  法国儿童精神病学家克里斯汀·弗拉维尼说:

  “依赖型人格的孩子,因为达不到父母的要求,觉得自己是‘坏孩子’,失去自信;性格叛逆的孩子只会越来越无视父母,变得自私冷漠。"

  所以,催促最终可能会导致孩子急躁、粗心、缺乏自信的性格缺陷,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。

  三

  只有当一个人真的想改变,并且给予了一个外在的推动,他才会改变。否则所有外界刺激对他都不会有太大影响,有时还会带来负面影响。

  对于会影响生活和学习习惯的“慢孩子”,如果不督促,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?

  ①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,找到问题的本质。

  比如上面说的,孩子起床穿衣慢,但是还不够熟练,可以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练习机会,自然会有所提高。家长不能太慢,可以帮孩子穿。

  如果孩子写作业比较慢,可以多和孩子交流,了解情况,看看知识差会不会影响做题速度,或者学习中遇到困难,会不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,因为害怕而拖延。

  找到孩子磨蹭的根源,然后“对症下药”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  总之,家长要和孩子建立合作关系,和孩子一起想办法,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,督促孩子,批评孩子。

  其次,培养孩子的时间感。

  孩子2、3岁的时候,其实对时间和速度没有概念。父母总是急着做完这件事,才能做下一件事,孩子却不理解。为什么他们必须快点?

  孩子在5、6岁的时候,对时间的长短没有明确的感觉,但从那时起,就可以训练他们对时间的感知和控制。

  带孩子去商店选一个他喜欢的闹钟,教他知道时间。

  在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使用具体的时间名词,比如“再玩10分钟”“两分钟就能到学校”“五分钟后该洗漱了我会叫你”等等,而不是“很快”“很快”之类的模糊表达。

  此外,还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计时游戏,比如在1分钟内,看谁拿到的积木多;或者给孩子布置一个指定时间的任务,比如5分钟拼一个拼图;半小时完成作业等等。

  这样,让孩子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,对早晚、5分钟、半小时、一小时等时间段有清晰的认识,有助于他更清晰地感知时间。

  慢慢放手,给孩子更多机会控制自己的时间。有了自主意识,他会更主动,更自觉。

  ③培养规律生活和学习的良好习惯。

  3岁以下的孩子主要是在规律的生活中感受时间。对他们来说,良好的时间管理意味着在固定的时间吃饭、睡觉和玩耍。

  随着孩子的成长,他们也可以制定一个合适的时间表,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,用多长时间。

  规律的生活会让孩子觉得每一天都是可以期待的,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时间感,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
  在具体的事情上,用规则代替唠叨和催促。比如孩子吃饭玩耍的时候,可以和孩子、家人做个约定。当他们吃饭时,他们必须都坐在桌子上,然后才能做别的事情。

  还可以用“自然后果法”让孩子体验磨蹭的后果,比如起床磨蹭会导致迟到,做作业会耽误晚饭和睡觉时间。

  让孩子在实践和体验中逐渐调整自己的节奏,养成良好的习惯。

  ④家长要以身作则,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。

  有句话说,当你改变不了一个人的时候,你可以去影响他。

  父母的示范和榜样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。

  在孩子磨蹭这件事上,家长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,用自己的行动来促进孩子做出积极的改变。

  比如孩子睡觉前总是磨蹭。家长可以提醒孩子,然后自己洗漱睡觉。孩子们看在眼里,就会被带动。

  孩子平时行动比较慢,家长可以做自己,有效率,有条理,让孩子模仿,养成这样的行为。

  总之,对于孩子的混日子,节奏慢,有迹可循。家长需要对孩子有足够的观察和了解,愿意学习和调整自己的引导方法。

  催促孩子是最无效最不可取的方式。

推荐文章
查看更多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