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常识

汉朝十三州郡:疆域版图背后的权力密码是什么?

历史常识 日期:2025-11-24 1647  

  汉朝的行政区划确实分为十三个州,但原文中部分名称有误。正确的十三州应为:司隶校尉部、豫州、冀州、兖州、青州、徐州、荆州、扬州、益州、凉州、并州、幽州、交州。其中"四里小卫"应为司隶校尉部,"宜州"应为益州,"滨州"应为并州,"胶州"应为交州。这些州大致对应今天的陕西、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湖北、四川等省份区域。

  汉代的州制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具有重要地位。这十三州的划分不仅体现了当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系,也反映了汉代疆域的辽阔。各州的设置往往以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,如兖州、青州位于黄河下游平原,益州则依托四川盆地。值得注意的是,汉代州的范围与现今省份并不完全重合,比如扬州就包含了现在江浙皖三地的部分区域。这些州最初是监察区,由刺史负责巡视,后来逐渐演变为正式的行政区。这种由虚到实的转变,对后世行省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同时,随着疆域变化,东汉时期交州的范围就比西汉时期有所扩大,可见行政区划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中。

推荐文章
查看更多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