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育儿问答

初中成绩好,高中却跟不上?高一学生如何快速适应高中学习节奏?

育儿问答 日期:2025-11-06 2328  

  咱们孩子从初中升上来,心里肯定既期待又捏把汗。初中成绩明明不错的,到了高中会不会跟不上呢?

  其实高中学习跟初中还真不是一回事。就像咱们开车,初中是在平坦的市区道路,高中突然上了盘山公路。光靠踩油门刷题熬夜没用,得先学会打方向盘,也就是找对方法。今天跟大家聊一聊高一孩子该怎么学,才能稳稳的跟上节奏,甚至超车。

  先说说初中和高中的区别到底是在哪里。初中的知识是点状的,比如说数学,学个一元二次方程,公式背背熟,体型练透,就能拿高分。但是高中呢,知识是网状的,比如函数,从三角函数到导数,一环扣一环,还得跟物理里面的运动学结合。光靠背公式刷刷题,碰到稍微变形的题就懵了。

  我见过不少孩子,初中数学能考110,到了高一第一次月考就掉到了70多分。不是笨,是没有适应这种知识复杂度的飞跃。这个时候,学完和学会都不够,必须让孩子是会学。

  怎么样才算会学呢?咱们结合高中知识举几个例子。

  第一,就是得让孩子学会带着问题去学,而不是被动的听课记笔记。高中老师讲课节奏快,一节课能串好几个知识点。比如学三角函数,如果孩子只是被动地记sine、cosine的公式,下课就忘。但如果说他提前琢磨了几个问题:为什么初中只学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?高中要扩展到任意角?这些公式里面是怎么推导的?跟之前学的坐标系有啥关系?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,他听的会更加专注,甚至能发现老师没有讲到的细节。

  我去年带过一个孩子,刚上高一学物理匀变速的直线运动。他自己先琢磨:为什么加速度不变的运动位移公式是s函数?如果初速度反向,公式里哪个量要变项要变号?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时,老师一点就透,后来这部分内容他都考了满分。不是他智商高,而是他把被动接收变成了主动追问。

  第二呢是要练归纳总结,把知识把这个课本读薄,而不是把笔记呢抄厚。高中的课本一个学期可能要讲十几章,比如化学元素周期规律,从碱金属到卤素,知识点又多又碎。如果孩子只是把笔记抄的密密麻麻,考前更没有办法复习。但学完这一章节,他如果能够画一个表格: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、金属性,还有最高价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怎么变?再用一句话去总结: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地变规律跟原子核对最外层的吸引力有关。这样就把书薄了。

  我见过一个家长陪孩子做这件事,每学完一个章节,让孩子用A4纸画画知识框架图,只写关键词和逻辑关系。刚开始孩子画的乱,练了一个月,不仅能够理清楚元素周期规律和化学键的关系,甚至能够预判下一个章节会学什么。这种能力到了高二学有机化学,优势会变得更加明显。

  第三做题别光只盯着做对,得琢磨题目是怎么来的。高中题量大,变形多。比如数学的数列,课本中的例题可能是简单的等差等比,但考试可能会把两者结合起来,还可能加一个递推公式。如果孩子只会套公式,肯定做不出来。但如果说他试着去编例题,比如说把等差数列前的n项和例题变成首项变负,公差变大,再想一想这样改了以后,求和公式里的哪个地方容易出错。这就是站在命题人的角度去看问题。

  去年有一个高一的学生用了这个方法练习的,练了20道数列题,周末碰到了一个复杂的递推数列题。别人都卡壳,他一眼就看出来了,说这不就是把课本上的两个例题拆开再重新组合吗?5分钟就解出来了。所以说高中做题,看透题目来路比多做100道更管用。

  第四学完呢需过关别搞虚假努力。高一知识一旦脱节,后面补起来就特别费劲。比如说物理里的牛顿运动规律,如果第一遍没有吃透,学曲线运动动量的时候会像听天书。那怎么样才能算过关呢?不是说这张学完了,而是随便抽一道中等难度的题,比如结合斜面和摩擦力的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题,孩子能够讲清楚这个步骤为啥这么走,公式怎么选,哪里容易出错。

  我建议家长可以跟孩子有个约定,每学完一小节,找三道典型的题,让他当个小老师给你讲一遍。如果能够讲明白,才算真懂;讲不明白,赶紧回头补,别拖着。就像盖房子,地基没打牢,往上砌砖早晚塌。

  各位家长新高一这么一年,不是比谁学的多,而是比谁能够学的透。孩子如果真正掌握了这几个本事:带着问题去听课、能把知识串成网、会琢磨题目的来路、学一个知识点就扎实一个知识点,哪怕刚开始慢一点,后面会越来越顺。

  当然咱们也知道,这些方法说起来容易,真让孩子上手刚开始可能摸不着头绪:不知道怎么提问题、不会画框架图、琢磨不透题目的来路。这也太正常了。如果你孩子正好处于想学好但是不知道从哪下手的阶段,我们有个陪学营专门陪孩子练这些会学的本领。不是补课讲题啊,是手把手的带他练:怎么提一个有用的问题、怎么把一张知识串成网、怎么从例题里面找出做题思路。慢慢的让他从被动跟着学,到主动自己学。

推荐文章
查看更多...